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的保險市場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及服務,如何樹立理性的保險消費觀,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成為消費者關心的問題。
一、投保前:明確自身需求,理性選擇保險產品
(一)了解保險保障功能,明確自身需求
消費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、風險承受能力以及保費持續支付能力,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。從風險預防出發,合理規劃保費預算,理性選擇保險產品,避免盲目跟風,導致保險需求與所購產品不匹配。
(二)注意個人信息保護,防止信息泄露
不隨意透露個人敏感信息,如身份證號、銀行卡號、密碼、驗證碼等。避免在來源不明的鏈接、網頁、應用程序中填寫個人信息。不輕易點擊不明鏈接、不向不明第三方轉賬、不隨意提供個人重要金融信息和身份信息,以此防范欺詐風險和個人信息泄露風險。此外,警惕誤導性營銷宣傳說辭,避免因“熟人背書”放松警惕。
(三)增強風險意識,防范金融風險
消費者應增強風險意識,要明白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。面對各類投資誘惑,務必保持冷靜,仔細甄別。警惕承諾高額回報、編造虛假項目、假冒保險機構名義等手段,這些可能涉及非法集資、違規銷售金融產品、虛假金融廣告宣傳等非法金融活動,消費者要避免自身權益受損。
二、投保時:確保如實告知,理性選擇購買渠道
(一)認真閱讀保險條款,確保如實告知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》規定,訂立保險合同時,保險公司就保險標的或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,投保人有如實告知的義務。保險消費者在投保時,必須逐一如實填報投保單中提及的詢問事項,填寫內容要全面、客觀、真實,不要有所隱瞞,否則可能影響合同效力,導致無法獲賠。并且在訂立保險合同時,一定要認真閱讀保險條款,特別注意保險合同中的保險期限、保險金額、等待期等重要條款。
(二)選擇正規保險機構辦理業務
保險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時,要通過持有保險業務經營資質的正規保險機構,或者具有有效保險銷售從業人員執業證的銷售人員辦理。保險消費者可通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、撥打相關保險機構官方客服電話等方式,查詢核實保險機構的許可證信息、銷售人員的執業登記信息。
(三)警惕非法保險中介
根據現行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》等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,保險代理公司、保險經紀公司應在領取營業執照后申請業務許可并取得《保險中介許可證》,方可依法經營保險代理、經紀業務;保險公估公司在領取營業執照后應報監管部門備案。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或接受相關服務前,可從官方渠道查詢機構經營資質及從業人員執業信息。謹防名稱中包含“保險理賠、保險咨詢、保險服務”等字樣且不具備保險中介業務資質的機構,此類機構不能經營保險業務。
三、投保后:注意長期管理,理性選擇維權方式
(一)定期檢視保單,避免重復投保
保險配置需根據自身年齡、健康狀況、家庭責任、經濟能力以及家庭狀況變化進行調整。保險消費者應每年或在家庭狀況發生變化時,重新評估保障是否充足,及時進行補充或者調整。定期審視保險合同,了解產品的保障范圍、保費繳納、退保規定等內容,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被誤導。當保險保障充足時,避免重復投保。
(二)防范非法金融活動,理性選擇維權方式
保險消費者應加強保險知識學習與掌握,樹立科學的保險消費理念,關注金融監管部門、保險行業協會、金融機構等官方渠道發布的風險提示,及時了解最新的金融風險動態。若對保險產品或服務有疑問,可通過正規渠道與保險公司溝通協商。當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,可通過向保險公司、金融監管機構公布的官方維權渠道反映情況,也可以通過人民調解、仲裁、訴訟等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
來源自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Xv0s4VOMRemkMgfnMbvb2Q)
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的保險市場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及服務,如何樹立理性的保險消費觀,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成為消費者關心的問題。
一、投保前:明確自身需求,理性選擇保險產品
(一)了解保險保障功能,明確自身需求
消費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、風險承受能力以及保費持續支付能力,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。從風險預防出發,合理規劃保費預算,理性選擇保險產品,避免盲目跟風,導致保險需求與所購產品不匹配。
(二)注意個人信息保護,防止信息泄露
不隨意透露個人敏感信息,如身份證號、銀行卡號、密碼、驗證碼等。避免在來源不明的鏈接、網頁、應用程序中填寫個人信息。不輕易點擊不明鏈接、不向不明第三方轉賬、不隨意提供個人重要金融信息和身份信息,以此防范欺詐風險和個人信息泄露風險。此外,警惕誤導性營銷宣傳說辭,避免因“熟人背書”放松警惕。
(三)增強風險意識,防范金融風險
消費者應增強風險意識,要明白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。面對各類投資誘惑,務必保持冷靜,仔細甄別。警惕承諾高額回報、編造虛假項目、假冒保險機構名義等手段,這些可能涉及非法集資、違規銷售金融產品、虛假金融廣告宣傳等非法金融活動,消費者要避免自身權益受損。
二、投保時:確保如實告知,理性選擇購買渠道
(一)認真閱讀保險條款,確保如實告知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》規定,訂立保險合同時,保險公司就保險標的或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,投保人有如實告知的義務。保險消費者在投保時,必須逐一如實填報投保單中提及的詢問事項,填寫內容要全面、客觀、真實,不要有所隱瞞,否則可能影響合同效力,導致無法獲賠。并且在訂立保險合同時,一定要認真閱讀保險條款,特別注意保險合同中的保險期限、保險金額、等待期等重要條款。
(二)選擇正規保險機構辦理業務
保險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時,要通過持有保險業務經營資質的正規保險機構,或者具有有效保險銷售從業人員執業證的銷售人員辦理。保險消費者可通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、撥打相關保險機構官方客服電話等方式,查詢核實保險機構的許可證信息、銷售人員的執業登記信息。
(三)警惕非法保險中介
根據現行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》等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,保險代理公司、保險經紀公司應在領取營業執照后申請業務許可并取得《保險中介許可證》,方可依法經營保險代理、經紀業務;保險公估公司在領取營業執照后應報監管部門備案。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或接受相關服務前,可從官方渠道查詢機構經營資質及從業人員執業信息。謹防名稱中包含“保險理賠、保險咨詢、保險服務”等字樣且不具備保險中介業務資質的機構,此類機構不能經營保險業務。
三、投保后:注意長期管理,理性選擇維權方式
(一)定期檢視保單,避免重復投保
保險配置需根據自身年齡、健康狀況、家庭責任、經濟能力以及家庭狀況變化進行調整。保險消費者應每年或在家庭狀況發生變化時,重新評估保障是否充足,及時進行補充或者調整。定期審視保險合同,了解產品的保障范圍、保費繳納、退保規定等內容,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被誤導。當保險保障充足時,避免重復投保。
(二)防范非法金融活動,理性選擇維權方式
保險消費者應加強保險知識學習與掌握,樹立科學的保險消費理念,關注金融監管部門、保險行業協會、金融機構等官方渠道發布的風險提示,及時了解最新的金融風險動態。若對保險產品或服務有疑問,可通過正規渠道與保險公司溝通協商。當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,可通過向保險公司、金融監管機構公布的官方維權渠道反映情況,也可以通過人民調解、仲裁、訴訟等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